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一件事情需要做,但这件事情并不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那么不急于做的事情就会一拖再拖,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等到马上就要交工了,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最终往往草草结束,而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不逼的紧,则能拖则拖,只有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应付了事,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刚上高一的学生,明明知道自己的目标是高考,是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却不断的提醒自己距离高考时间有的是,不用着急,等到高三再赶不迟,可是事情的发展是等到即将高考了才开始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破罐子破摔,碌碌无为的高中三年以高考的失败而告终,这种现象随处随时可见,有不少的学生明知自己的惰性,却无能为力,在苦苦思索中寻求帮助,而普瑞马法则即是因此而生。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行为塑造的过程,行为塑造指的是通过好几次的改变能够达成我们自己定下的目标。斯金纳说过,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我们的惰性是可以随着自我教育而消失的,并且通过自我强化这种行为,但是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就是你想改变。行为塑造的步骤是,我们不断地趋向想要塑造的行为并且不断地给予强化,到最终我们会自然按照这个行为去做,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习惯所需的时间是一个月,在一个月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这种行为,从而达到习惯的塑造。这种方法同样可以治疗我们的惰性。
普瑞马法则
我们以心理学中操作性反射为基础原则,心理学家对于人类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提出一种改进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纠正懒惰,并且从此对于整个人生就如良性改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普瑞马法则。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完,再去做困难的事情,却不知道,这样做却强化了困难事情的认知,即困难的事情变得越来困难了。按照普瑞马法则,我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 同时你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坚持一周,如果能坚持住,那么惰性将会远离你,你会产生更多的成就。现在,拿起纸笔,可以按照我们下面提供的方式进行下去。
第一步,先用两天时间记录自己的行为,作为行为记录。当你把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起来,你会发现你生活的规律和活动,即使是比较大概的记录,你一天也会得到大约几十件已做的事情。
第二步,把吃饭等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再把剩余的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排列在第一位。
第三步,可以开始行动,一周的时间每天早晨起床,从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开始做起。
整个过程中,你开始会感觉有些困难,但是只需要你坚持下来,按照次序顺利的进行下去,你必然会获得成功。这种方式就是强化作用,用行动的方式不断进行强化,直至你觉得自己有力量完成任何事情为止,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对于经常因学习陷入郁闷情绪的人,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改变你对人生的观念,只要坚持下去,还可以治疗特定的抑郁症。还等什么,现在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