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害怕叫“来不及”
发布日期:2019-10-08 10:48:39 作者:市南中学

 

假如人能活100年,睡觉占30年,吃饭占10年,穿衣梳洗占7年,走路旅游占7年,打电话占1年半,打电话没人接占1年零10个月……再减去琐碎的时间,最后剩余时间为10年。10年你能干什么呢?”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近日转载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计算式,形象地反映出当前国人的一种心态:怕时间不够用,怕来不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拼命往前赶。

  2013年年底,一项两千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普遍感到很累,整日疲于奔命,内心焦躁。可以说,人的所有焦虑都来自“害怕来不及”的心态:害怕来不及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双鬓已开始发白;害怕来不及确定自己的感情,就被家里“逼婚”了;害怕来不及好好爱孩子,他就已经长大离开你了;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可能就进了坟墓……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建明认为,这种心态的产生不外乎4个原因。其一,社会瞬息万变,人们要不断获取新资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巨大的压力让人充满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产生焦虑。其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原有社会关系打破,自主择业、合同制等让很多人失去传统体制下的保障感,换来了严重的失控感和恐慌感,唯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其三,生存压力大,加剧内心恐慌。比如有些人年近30岁,却因上述种种不确定感导致不敢结婚,容易强化压力感。其四,就个人而言,不少人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一直跟风,弯路走得多,更觉得来不及追求自己想要的,陷入恶性循环。也有人给自己设立了太多、太高的目标,却背负上较大的压力,一旦任务完不成,容易丧失自信。

  我们害怕一切“来不及”,于是难以静下心来做事,凡事浅尝辄止。比如为梦想打拼的“漂族”,若心浮气躁,急于跟人攀比,急着买房买车,则难以静心规划人生、反思过往。久之甚至物极必反,一时半会得不到想要的,索性得过且过。而若每个人都忙工作、急升职、赶结婚……生活只争朝夕,难免欲速则不达,引发全民焦虑,还容易催生快餐文化,不利于民族进步。

  要走出这种心理怪圈,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侯玉波建议,国家要抓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各项福利制度,增加社会公平公正,从根本上缓解国人的焦虑。每个人也要学会调整心态,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发展方向,目标要合理、具体、有可操作性。迷茫时不妨问问自己,比如“若不抓紧买房,我的人生会不幸吗”。若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要逼自己。也不要盲目攀比,因为别人有的未必适合自己。

  李建明最后提醒,一切成功都不是急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结果。不妨允许自己慢慢来,努力活在当下。只要知道自己的每一天都在认真生活,正努力一步步朝着梦想迈进,过得充实、快乐,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6 上海市市南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上海市陆家浜路597号 邮编:200011

电话:63771874 学校邮箱:zxshin@hpe.cn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07号

沪ICP备15052465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市南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陆家浜路597号 邮编:200011

电话:63771874 学校邮箱:zxshin@hp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