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机缘巧合,在同学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这本《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作者是刘屈艳扬。美国克莱蒙特研究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美国毕业之后,她决定去追逐内心的声音,做真正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在为期五个月的打工过程中,她与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人们相处、打拼,学会了如何去战胜自己,在结束打工后,她毅然背起背包,开始了独行之旅。在与二十多个沙发主人的相处中,她走进了每个人不同的片断生活。通过和他们一起旅行、画画、谈音乐、做美食,聊社会文化,她有了新的领悟和收获。这些用文字、镜头和画笔记录下来的旅程点滴,成为她成长经历的真实证明。
节选:五个多月的打工,四个多月的流浪,我没有像从前那样干什么事情都给自己设一个时间表讲求效率,相反,那个时候,我最缺乏的就是静静看生命流淌的耐性。所以,脱离了既有的生活轨迹,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拥抱更多的陌生人,体验生命里更多的可能性。每个生命都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你可以选择走直线,也可能会绕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通常不会选择被认为是简单舒服的方式,而是希望能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更有意思地把事情办成。这么做,不是向别人去证明我是谁,能力有多强,完成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我希望我的生命过程会更有意思一点点。打工流浪,是我给自己出的一道题,真心感谢那些曾经对我有质疑、防备、不屑、怜悯、引诱的人,当然,还有真正尊重和关心我的朋友。人世间各种情各种味,不都尝一遍,怎知生活味?
说得真好!为了“体验生命里更多的可能性”作者暂时放下了安逸稳定的生活,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窘境中,然后依托着生命流淌的耐性,发掘了自身的潜能,完成了看似非常艰难的壮举。多么难能可贵的思想、多么值得赞扬的精神!
我们有太多的挣扎和压抑想去远方奔走发泄,也有那么多不忍挥去的从前想躲起来珍藏。可是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和勇气那么洒脱,说离开就离开。
一个人,不用太长时间,不必走太远,甚至不用行李,就是随着心情去走,去认识那些每天都能看见却从未走近的地方,就像到了一个全世界都找不到你的小天地。让所有包袱,统统被安静的自己消化。
和各位老师分享两个我的小故事。
去年盛夏,我在首尔。因为是独自旅行,我住的是当地的青年旅社。同屋的是一个瑞典男青年,相仿的年龄、相似的兴趣爱好让我们两个同在异乡的青年人变得无话不谈。当我问及他那及其突兀的厚重背包时,他得意的告诉我:他前天刚从喜马拉雅山下来,途径尼泊尔做搭客机到首尔。当我为遇到传说中的职业背包客感到兴奋时,他却告诉我:自己不过是个普通的职员。趁着十天假期来了个亚洲游。第二天还要釜山、第三天去济州岛。因为买好了第五天回瑞典的机票。当我为他紧凑的旅程啧啧惊叹时,也不由得对自己常常虚度时光感到自惭不已。
去年今日,我毅然踏上了云贵高原,选择了义务支教。十一长假,我和同伴行走在云之南,当行至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海拔已然逼近4000米。毫无征兆的,我开始产生高原反应。同伴非常着急,雪山脚下人烟稀少,(多数游客会选择山上的缆车进行观赏)真是应了那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迷糊中,一个赶牛的纳西族老人将我托上了牛背,送到了海拔相对较低的安全处。可惜的是,还不等我道谢,老人早已消失在山原中。客栈的主人后来告诉我,这些放牛人都是茶马古道时期纳西族的后裔,没有太多的文化,却常救人于水火。
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心中所思所想,不错过值得赏玩的美丽。
常带一纸书卷,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学会安静地整理思绪。
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个世界
用自己的味蕾品尝这个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这个世界
怀揣梦想,继续上路,只要愿意,谁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