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高中语文教研组的朱凌燕老师开设了校级公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组内全体老师以及校内外许多同行共同到场观摩了这次教学展示。
整堂课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来导入。在理清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将相和”这三个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之后,朱凌燕老师又对同学们事先完成的预习作业做了相关的点评,并从中找到了分析蔺相如与廉颇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接着,朱老师又以“蔺相如真的只是‘以口舌为劳’”这个问题,引领着同学们去深入地研读文本,细心揣摩廉、蔺二人在“智”和“勇”这两方面的不同表现,从而切实地建构起对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基本认识,并深刻地意识到正是劳在外交的蔺相如与功在军事的廉颇二人齐心协力,才真正地使得赵国扭转了自身的颓势。最后,朱老师又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史记》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系列方法,将整堂课的思维深度做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天下午,高中语文教研组就朱凌燕老师的这堂公开课开展了一次专题的教学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这堂课无论是对预习点评的教学设计,还是对学生回答的循循善诱,抑或是对课堂板书的即时生成,都无不体现着本次教学展示周“关注学生,关注自主”的主题,而朱老师富有激情的表达,亲切和蔼的教态,以及应对学生的课堂智慧,都无不反映出其扎实的教学功底。老师们还回顾了朱老师开课的整个过程,对其勇于大幅度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精益求精地调整自己教学思路的钻研精神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对蔺相如的分析中,朱老师突破以往教学中的传统认识,对蔺相如的全局意识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以《过秦论》和明代文学家钟惺的评论为史料佐证,从对外——洞悉秦换璧背后的企图,对内——求稳团结两个方面来突出蔺相如的大局观,指出这才是他最大的智慧所在。这种不满足于对经典课文的传统认知而不断去挖掘深意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质疑探究精神,无疑是老师在教学中应一直坚守的可贵情怀。
《廉颇蔺相如列传》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多年,其点次如画的叙事技巧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无一不被看作是对“史迁风神”的最佳诠释。对于如此经典的一篇史传文学,如何让学生自发地去领略其艺术魅力,从而真切地体会到其在叙事、记人等方面的典范性,是摆在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永远不会过时的问题。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这样的一篇“老”课文还可以上出哪些“新”花样?又有哪些“新”元素可以去挖掘?这些又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命题。在此意义上,朱老师的这堂课无疑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尝试,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